面試員工,同時也在面試公司......神秘的公司文化Cultral Fit

Cultural Fit 是一個神秘、但又影響重大的面試關鍵點之一,是否符合公司文化這件事情,既顯示了員工能否穩定地與公司一同成長,也能避免員工涉及敏感的政治、種族議題,這也是現今各大公司萬萬不可忽視的一環。

Cultural Fit 的六大重點

  • Adaptability ( 適應性 )
  • Collaboration ( 相互協調 )
  • Communication ( 高效溝通 )
  • Dedication ( 貫徹力 )
  • Integrity ( 職業操守 )
  • Responsibility ( 責任感 )

Cultural Fit在探討什麼?

  • 面試者是否能適應公司的文化與認同公司核心價值。
  • 面試者是否能長久待在自家公司

在追求公司內部有多元化的組成的同時,也代表著會有完全不同的意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認同公司的所有核心價值。因此,面試官在完成個人價值觀評估之後,會深入觀察申請人面對不同價值體系時,所擁有的包容力以及適應性

人才培育通常會耗費公司極大的資源,員工的個人能力和經驗都需要投資,並透過時間逐步積累,而塑造一個雙方都認同的公司環境,則是進行人才培育的大前提。

面試應徵就像一場精準評估的戀愛

通常一個人能否適應環境決定了雙方可以一起走多遠,更代表公司願意在你身上投入多少資源一同成長。有點像愛情,不是嗎?

除此之外,公司文化除了強調多元、成長、創新之外,有時也會有特定偏頗的意象。

以Amazon為例,他們的14 Leadership Principles的第一條就是以客戶為尊,非常強調終端付費用戶的想法從而反推決策該如何制定。另外,有些公司是以業績為掛帥的模式,業績好的自然說話就更大聲有更強的決定權;相反的,也是會有以人為本的公司強調團隊合作以及創造共識,既使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取得大多數人的認同,但此舉更能讓員工感受到被傾聽因此願意長期留在組織內,使公司減少許多因理念不合導致人才流動後所需要重新訓練的時間成本。

為什麼到這關也有可被刷下來?

的確有可能被刷下來而且還會讓求職者摸不著頭緒。畢竟公司希望客戶所面對到的同仁是有一致地態度和服務水平,或內部再開會討論也希望彼此頻率能盡量同步,才能順利推展事情。

以下分成三種常見被刷下來原因,

1. 對敏感議題持有偏見(性別、種族、年齡、政治)

求職者的回答投射出不具備因時制宜說話的基本sense,例如:詢問對於美國政府對企業加稅或是濫用Twitter作為政治宣傳工具的想法。雖然有些公司其實歡迎同事在內部討論,但面試的時候觸及到相關內容會失去門票,還被列為黑名單。

2. 沒有團隊意識

這個時代大部分工作都仰賴眾人組成的團隊一起完成,才能把事情逐步往外推展。若求職者的回答讓人覺得是one man show或是longely wolf,除了讓面試官很難想像往後該如何工作之外,還有可能被認為是效率上的貧頸。

3. 無法接受差異

若求職者回答面對差異相關的問題(ex: 不同意見、給予行為上糾正的feedback、不認同決策…etc)是用一種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沒問題的態度回答,面試官會很容易認定申請人缺乏溝通能力以及同理心,導致找加入公司後很難適應公司環境所以提前發拒絕信。

怎麼樣的回答/ 準備能呈現最忠實的自己?

以不違反自己的底線、原則,去思考各種公司內外的文化衝突,誠實的表達心中所想。
畢竟,如果公司文化真的與你的道德底線相差甚遠,那也不會是你的良木,是吧?
當然我們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去準備這個議題。

1. 演練、演練再演練

面對鏡子模擬面試過後,也別忘了找別人一同面試。建議可以找文化背景不同的朋友(ex: 不同國籍、不同專業背景)的面試官討論,求職者會訝異原來自己想表達的跟對方接收到的差距這麼遠。

2. 準備協作、溝通跨國的合作案例

要展現團隊意識可以多準備自己面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事時,如何運用高效溝通將複雜的觀念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表達,並設定好有共識地計畫將專案推展開來,最後再將此專案的成果用數據化的方式呈現。

3. 準備彰顯適應能力的經驗

可以多準備自己面對文化差異、不同專業和跨時區的協作能力的案例作為回答主軸。在其中多描述自身是如何透過換位思考掌握跟不同人合作溝通的方式,並將相互不認同的觀點透過直接與透明地溝通方式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結論

Culturial fit的面試關卡除了與價值觀評估的方式類似之外,更著重在團隊、組織、公司層面的問題。求職者可以掌握三個重點:

  • 保持接受差異的彈性和調整能力
  • 足夠的團隊意識
  • 面試時候不講張力太強的敏感話題

除了這些外,可以預先瞭解公司是如何活出這樣的價值,例如看看對方在Youtube上的公司介紹、Linkedin上的動態、業界對於公司的評價等等。有些時候甚至能從公司在面對COVID-19的情況時,更清楚認識到他們如何對待員工以及協助客戶渡過難關。畢竟,要觀察一個人的個性時,可以從對方如何面對艱困環境為開始。同理,公司也可比擬為法人,看看疫情狀況下他們選擇直接把人都開除了,還是公司高層願意樽節支出並共體時艱。

Writer: Wei-Wen Wang
(NEX Foundation Wiki Editor)
Editor: Mia Lin
(NEX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roduct Manager)